时间:2015-03-24 来源:会员部 责任编辑:att2014
2015年3月19日,浙江省法学会召开六届七次理事扩大会议,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省法学会会长王辉忠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辉忠强调,各级法学会和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夏宝龙书记在省法学会调研提出的“三对关系”,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着力加强调研、提升能力、转变作风,力求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以“一流的成果”续写“春天的故事”,为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和推进“两富”、“两美”浙江建设作出新贡献。
王辉忠在讲话中对浙江省各级法学会和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提出三点希望,他指出:
第一,要打开视角,拿出一批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
法学是治国理政之学,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开展法学研究既要“立足法治研究法治”,密切关注法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积极开拓新的法学理论研究领域;又要“跳出法治审视法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坚定捍卫者。重点要围绕4个命题,拿出一批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一要深入研究“全面依法治国”这一大命题。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共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基本动力、基本保障、基本支撑。“四个全面”由时代命题倒逼而产生,也是引领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南针。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深入研究在“两富”、“两美”浙江建设的进程中,如何更好地以法治为框架、用法治作支撑、由法治来贯穿。二要有力回应“党大还是法大”这一伪命题。这是一个别有用心的政治陷阱。如果说党比法大,那就是承认法治、依法治国都是虚假的,法就不存在了;如果说法比党大,那就好像党的领导又出了问题,难以实施了。“党大还是法大”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从逻辑上讲,党的本质是政治组织,而法的本质是行为规则,两者之间不能搞简单的比较,根本就不存在谁比谁大的问题。境内外少数人之所以热衷于炒作这个“伪命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故意把党的领导与法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达到搞乱人心、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对此,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拿起手中的“笔杆子”,把“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这个道理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三要系统思考“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这一难命题。司法体制改革是今年政法工作的“重头戏”,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治领域改革的“硬骨头”,不少是涉及制约司法公正、影响司法能力的重大瓶颈问题,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改革难度大,是对现有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今年,我省将选择部分市、县(市、区)先行试点。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围绕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我省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经验及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并及时向省委政法委和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四要及时跟进“基层法治德治自治‘三位一体’”这一新命题。2013年5月,我在桐乡调研时出了这道题目。随后,桐乡市在高桥镇试点,率先探索“三治融合”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高桥镇推出了“百姓参政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这三个基层治理平台,初步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高桥经验”,被誉为“枫桥经验升级版”。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嘉兴全市推广。法治、德治、自治有机统一于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既相辅相成,又相互依托。光靠“法治”不可能囊括尽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要坚持以法治为引领,把“三治”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靠德治,用道德力量进行感化和滋养,做到横向到边;又要靠自治,把团体章程、行业规范、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等自治“规矩”立起来,做到纵向到底。这方面,希望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基层,从法学理论的角度做好深度研究。
第二,要紧贴中心,拿出一批更接地气的研究成果
今年,省委、省政府工作的主基调就是“六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坚定不移推进城乡区域协同发展,坚定不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民生保障。各级法学会和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着眼“六个坚定不移”,找准法学研究、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的切入点、结合点,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把文章写在浙江大地上”,拿出更多“接地气”的法学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当好党委政府的“智囊团”和“思想库”。发展方面,法学研究要聚焦“新常态”。最近,李强省长指出:“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减有增’。”今年我省GDP增长目标为7.5%左右,但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的增长却会在8%以上,有的甚至会在10%以上。这“一减一增”是对“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这一导向的具体化。一方面“速度下去”之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企业劳资纠纷、债务纠纷以及“房闹”问题会有所增加;另一方面“质量上来”之后,电子商务、知识产权、P2P网贷平台、互联网支付等领域的新问题又会“冒”出来。有效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需要强化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律顾问、法治宣传等保障,需要拿出切实管用的法学研究成果。改革方面,法学研究要聚焦“于法有据”。特别是随着“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以及海上“一打三整治”等转型升级组合拳不断触及“最后一公里”,迫切需要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到重大改革、重大决策实施于法有据。比如,农村确权赋权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以及今年准备全面推广的“三位一体”合作经济试点,涉及到许多法律问题,有的甚至涉及到宪法。再比如,海上“一打三整治”,去年是重点打击“三无”渔船,今年要全面整治“船证不符”渔船、违禁违规渔具和海洋环境污染。与打击“三无”渔船相比,“三整治”所涉及的情况更加复杂,需要分类处理、区别对待,这里面也有许多法律问题。各级法学会和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继续把“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换三名”、“一打三整治”等重点工作,作为法学研究的大平台、试验田、试金石和活教材,在火热的实践中不断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稳定方面,法学研究要聚焦“双网互动”。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个热词“互联网+”。“互联网+”行动计划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同样地,社会治理也站在了“互联网+”的风口上。比如,互联网+群体性事件就是“网上群体性事件”,互联网+群团组织就是“网上群团工作”,互联网+党支部就是“党员之家微信群”。同其他政法工作一样,法学研究也要扩大网上网下、线上线下的有效覆盖面,做到群众在哪里、法学研究就关注到哪里、法律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法治宣传就延伸到哪里。
第三,要整体推进,拿出一批长效管用的制度成果
法学会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学术团体。要着眼整体推进、联动推进、务实推进,以建设“法学法律工作者之家”为总目标,以制度建设为总抓手,全面加强法学会系统的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法学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会”的纽带更加紧密起来,让“家”的味道更加浓厚起来。要注重“长效”,健全各级法学会的会员服务机制、人才集聚机制、评价激励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对外交流机制和常态化论坛机制。要注重“实效”,扎实推进市级法学会工作,切实加强各研究会、研究院、研究中心建设,强化法学研究的基层基础,打造全省政法系统的“高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