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7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 责任编辑:编辑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 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李林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建设,奋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引领新时代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建设取得新成就、开辟新境界。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高度重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问题,早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就开创性地提出和推动“平安浙江”和“法治浙江”建设。2004年5月,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作出了建设“平安浙江”的战略决策。2006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强调要把“法治浙江”与“平安浙江”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作为“平安浙江”和“法治浙江”的升级版、国家版,两者从在浙江探索实践开始,就是同设计、同部署、同推进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从党和国家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和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建设(以下简称“两个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两个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和工作部署。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国政法机关要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推进。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第一位,继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着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要及时研究解决制约政法工作的突出问题,支持政法各单位依法履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政法机关应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开展工作,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充分肯定了党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取得的成效;充分肯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能力显著增强取得的成效。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两个建设”紧密结合,不仅从全面依法治国角度深刻论述了平安中国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而且从平安中国角度深刻阐释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有关重大问题。一方面,习近平法治思想高度重视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用法治确保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诸多领域的安全,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既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平安建设成效的主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①深刻指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凸显,党风政风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大量矛盾和问题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相关”②,“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③。强调“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④,“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⑤,等等。
另一方面,习近平法治思想高度重视从国家安全和平安中国建设角度,统筹把握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深刻论述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一系列重大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问题。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⑥要全面研究全球生物安全环境、形势和面临的挑战、风险,深入分析我国生物安全的基本状况和基础条件,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健全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强调“科技领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⑦要加快科技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围绕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医疗诊断、自动驾驶、无人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加快推进相关立法工作。强调要坚持依法管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系统梳理和修订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强调“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越是繁重,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⑧。强调法治是平安建设的重要保障,“要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⑨,等等。
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和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紧密结合、相辅相成、高度统一。在内容上,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离的“交叉关系”;在功能上,两者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互补关系”;在结构上,两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相辅相成、相互保障、不可或缺的“共存关系”;在价值目标上,它们都服务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两者是殊途同归的“共进关系”。
我们党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领导和推进“两个建设”,不断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的法治化水平,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小康》杂志2005年首次发布“中国平安小康指数”,得分为66.0分;2020年“中国平安小康指数”得分为98.2分,在各项小康指数得分中高居榜首。2021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指出,我国“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从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成效显著”。实践证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平安”已成为亮丽的国家名片,国泰民安拥有更加坚实牢固的基础,彰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领航“中国之治”的实践伟力。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和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健全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
(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⑩,为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指明了方向。统筹发展和安全,既需要政治上的高度重视,也需要法治上的制度保障,安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维稳和维权、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等问题,都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
(二)坚持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既要牢记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把安全发展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实现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的全方位之治;又要牢记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以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安全稳定、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要依法保障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面对高发的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打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
(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新征程上,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为安全发展织密法治之网,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一是完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二是确保国家安全法律贯彻实施,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三是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绝不容忍任何挑战“一国两制”底线的行为,绝不容忍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切实在宪法和基本法的轨道上推进维护国家安全制度建设,加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上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是统筹推进“两个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要求。
三、在党的领导下统筹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和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路该怎么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⑪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指出,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统筹推进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对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制约,确保执法司法公正廉洁高效权威。
(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和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相辅相成。平安是法治的追求,法治是平安的保障。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把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各项工作,充分纳入“法治中国建设”的法治轨道,用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方式引领和保障平安中国建设,用良法善治促进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平安中国建设。
按照2020年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应当着力从“四个更”上推进和实现平安中国建设的“更高水平”:一是领域更宽广,突出“大平安”理念,把平安中国建设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全方位之治;二是体制更完善,党的领导优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不断深化拓展,全社会参与平安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显著增强;三是成效更明显,既能更快更好解决突出问题,又能更有力更有效地从源头上进行预防,确保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网络更安靖;四是人民更满意,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关切和感受得到有效回应,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良法才能善治,善治检验良法。《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绘制了“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的阶段性蓝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规划》关于“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以及绝大多数部署和安排,都与平安中国建设直接相关、深度契合。因此可以说,全面深入实施《规划》,既是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的重要部署和有效举措,也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
(二)加强党对统筹推进“两个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和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最根本的是要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有效统筹资源力量,提升良法善治和共建共治共享水平,真正把政治优势转化为“两个建设”的具体实践和强大效能。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应当进一步加强党中央对“两个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集中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安排,更好发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以及中央政法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切实做好“两个建设”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实现集中领导、高效决策、统一部署、协调推进。
各级党委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实践方面,担负着重大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肩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支持政法各单位依法履行职责”。地方各级党委法治建设和平安建设议事协调机构要加强对本地区法治建设、平安建设的牵头抓总、运筹谋划、督促落实等工作。各级党委要将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要落实推进本地区法治社会建设的领导责任,推动解决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进一步落实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压实各级党委领导责任和主要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健全各级平安建设协调机制,最大限度统筹资源力量,增强工作合力;推进基层党建与平安建设深度融合,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平安建设。
政法机关在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方面,担负着更加直接的政治责任和更加繁重的工作任务。《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规定,政法工作应当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推动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加强过硬队伍建设,深化智能化建设,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主要职责,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政法综治工作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局中来谋划,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加强基础建设,加快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三)把法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平安国家应当是安全稳定、良法善治、国泰民安的法治国家;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自由、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法治社会;美好生活应当是安全环保、安居乐业、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要把法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国家治理、依法治理和社会治理等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中国和平安中国的基础。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强调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坚持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依法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协调利益关系、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促进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加快对社会安全体系的整体设计和战略规划,贯彻落实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完善平安中国建设协调机制、责任分担机制,健全平安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等等。把平安中国建设的有关原则、工作任务和机制建设等纳入法治社会建设中,有利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和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
(四)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深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法治理论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同时也是平安中国建设的理论指导、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加强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建设,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平安中国建设,应当不断深化对“两个建设”的重大理论观点、重点制度机制、重大实践问题研究,努力创新和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我们要加强对“平安”“安全”“人民幸福”“公平正义”“共同富裕”与“法治”“全面依法治国”“治国理政”“良法善治”以及“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等核心概念的法理含义、价值追求、目标指向、重要功能、相互关系等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进一步夯实“两个建设”的政理和法理基础;加强对统筹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和法治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制度安排、领导体制、协调机制、法治保障等重大体制机制问题研究,进一步完善“两个建设”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充分彰显“中国之治”的时代特征和制度优势;加强对新时代“更高水平”和“良法善治”的科学内涵和相互关系等重大实践问题研究,努力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格局,充分展现“两个建设”分工负责、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政治功能、治理机制和实践效能。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