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位置: 首页 》十八届四中全会 》专题报道 》学习交流
中国法学会认真组织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

时间:2014-10-27   来源:  责任编辑:elite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刚一结束,10月24日上午,中国法学会党组即召开扩大会议,及时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刚刚参加了四中全会的学会党组书记陈冀平同志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机关各部室、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

  陈冀平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法治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陈冀平同志指出,《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并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这大大加重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责任,也为法学研究和法学会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各级法学会和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一定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尽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上来。法学会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学术团体和政法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肩负着重要职责。一定要进一步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参谋助手作用,进一步发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法学理论支持。

  陈冀平同志强调,要把学习四中全会精神作为法学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紧紧围绕全会《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要求,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丰富内涵,更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陈冀平同志指出,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包括形成五大法治体系、坚持“三个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各级法学会和各研究会都要紧紧围绕这些重大任务,切实加强对涉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从法治保障的角度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深化各项改革提供更多的法学理论支持。中国法学会将在今年底明年初,分别召开全国地方法学会工作经验交流会、全国研究会工作座谈会、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对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作出进一步部署,找准提供法学理论支持和法治保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谋划好2015年各项工作。

  陈冀平同志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中国法学会聚集着全国法学界、法律界人才精华,拥有57个学科、专业、专门研究会,有1000多个地方法学会,拥有20万会员,是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要继续办好“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深入宣传四中全会《决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要主动参与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充分发挥基层法学会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要积极推动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第三方调解”,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夯实社会和谐稳定根基。

  陈冀平同志要求,中国法学会和各研究会、各地方法学会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和组织优势,采取座谈会、专题报告会、系列讲座、学术论坛、宣讲团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进行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宣传,迅速在法学会系统兴起学习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国法学会和各研究会、各地方法学会主管、主办的法学、法制报刊和网站,要加强策划,积极组织撰写评论、专家访谈和刊发理论文章。同时加强同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合作,组织开辟专栏和论坛,形成宣传四中全会精神的强大合力。通过大力宣传,推动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有力推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全面落实。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