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位置: 首页 》图文实录 》第十三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 》专题报道 》第三分论坛
点评人:陈卫东

时间:2018-07-12   来源:  责任编辑:fml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朱检,在座的各位与会代表,下午好!感谢会议的主办方邀请我参加这一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这一届论坛是围绕新“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治理创新,这是非常好的一个话题。从论文的征文到评审我都有参与,这次论文多,质量高。刚才来自我们基层法院的法官胡浪波就社区犯罪预防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树,我想谈一下个人的认识。

  大家都知道,犯罪预防是我们法律最终的目的,在社会治理中的位置十分重要。而社区作为社会群众生活和工作的场所,是治安类犯罪预防的单位和载体,发挥社区的作用对预防犯罪意义十分重大,社区是居民生活工作的基本单元,容易成为治安犯罪的场所。这些在社区犯罪预防能够有效遏制治安犯罪的发生,对培养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从源头上解决数量众多的社区犯罪问题,意义重大。虽然我国过去一直强调人民司法,倡导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犯罪预防工作中来,但是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尚未将社区作为预防犯罪计划中的一个核心,这也使得社区在预防犯罪上的工作不能以科学化、体系化的方式来进行,所以未来对于社区在犯罪预防方面的作用的研究还应当加强。

  从社区犯罪的特点看,其存在案件类型多样、技术手段升高、犯罪对象不定等。实践情况显示,社区犯罪主要集中在财产类犯罪,包括盗窃、抢夺、抢劫以及诈骗等。针对社会犯罪的特点及问题,胡浪波同志的论文有涉及犯罪预防的研究,引入了犯罪预防环境设计中的范式,并通过这样一种范式选取了适当的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经研究发现,样本涉及的犯罪预防的问题,主要包括通道设计存在缺陷、居民对预防犯罪参与度不高、隐患还不到位、预防教育不多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我国社区中普遍存在,对分析具有一定价值。举例说,现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有许多老旧小区,里面出现了一些老建筑,都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可以很明显看到,因为小区基建陈旧和人员复杂等因素,使得这个地方往往成为社区安全犯罪的重点区,如何将治安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进行社区犯罪的预防,文章提出了五点可行的完善方向,包括提高治安素质、完善社区监控体系、加强外来人员的安检、开展隐患排查等。我觉得在这些完善方面还有一些具体的内容需要研究。

  首先社区内人员管控是否具备可行性,要知道现在社会人口流动是十分快速的,而社区作为一个关键居住单元,社区与社区间的边界也正在逐渐的消失。举个例子,我在北京在人民大学社区,人民大学对面的万泉庄社区,我本来过一条马路就可以过去,现在要实施管控,是不是不让过马路了,或者过一条马路就要经过排查?另外现在社区还有外来人口的概念吗?人民大学南面小南庄社区一半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人口流动性极大,对这类人员进行排查管控是不可能的,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当下,我们经济要发展。

  第二,必须考虑到措施的成本问题,我们都知道在社区里加装建筑监控,组织社区巡逻队,定期搞排查,都有助于预防犯罪,但是这些事项都需要经费支持。经费从哪里来,靠社区筹款能建立起社区安全网络吗?行政部门预算有这块的比例吗?

  第三,群众安全的积极性如何调度,应当注意到当今社会发展与当年不能同日而语,社会治安也已经明显好转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地方每个村镇都会组织巡逻队,而现在基本上都没有了。我们大家都知道,北京经常有“朝阳群众”,现在我告诉大家没有了,有的都是朝阳公安局的内线。这是为什么?因为当时社会治安确实非常糟糕,抢劫盗窃案发率很高,村民必须自发组织来预防这样的问题。现在治安环境相对好了很多,已经基本没有巡逻的必要了,因为再进行巡逻,虽然能有效预防犯罪,但是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总而言之,胡浪波同志这篇论文理论上有研究价值,实践上有指导意义。社区预防犯罪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目前学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到位,相关成果也不够丰富,希望大家予以关注并给予进一步的探讨。评论到此,谢谢大家。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