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0-27 来源: 责任编辑:elite
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5年)
八、关于法治宣传、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
(一)法治宣传
——组织开展“学习宪法尊法守法”主题活动。11月,中央宣传部、司法部、中国普法办下发《关于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部署主题为“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学习宪法尊法守法活动。活动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央宣传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司法部联合举行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报告会;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特别节目“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CCTV2015中国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开展了年度法治人物、“中央国家机关法治人物、法治故事”宣传展示等活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开展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主题征集展播暨第十二届全国法治动漫微电影作品征集展播,结合总结“六五”普法成就开展了法治宣传教育成果网上展播活动;向各地免费发放了《宪法》文本5万册,制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讲座光盘10讲。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结合实际,精心组织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宪法宣传和教育活动。
——推进新媒体在普法中的运用。一是对中国普法网进行全面改版,全年共发布法治信息约3.5万条,制作专题、产品近千个,日均页面点击量超过百万人次。依托中国普法网,着手建设全国新媒体普法数据库。二是中国普法官方微博社会影响力继续提升,粉丝量约350万,被评为“全国十大司法微博”之一。分别在人民日报、搜狐网、今日头条等开通“中国普法”移动客户端,订阅用户超过30万。三是办好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5月,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开始运行,影响力居“中国法律微信影响力排行榜”第一位。四是组织开展“我的调解故事”主题征集、“普法那些事”和“我为普法献一策”普法工作30周年征文、全国新媒体普法交流研讨、 “六五”普法新媒体创意大赛等活动。
——继续组织实施“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2015年,“双百”活动坚持以省、市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主要宣讲对象,围绕“领导干部如何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等9个方面专题组织知名专家学者集体备课并进行宣讲。全国各地共举办“双百”报告会2518场,直接听众超过78万人次。
——继续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2015年,各地方法学会坚持“一堂法治讲座、一次法律服务、一个模拟法庭、一场普法宣传”基本模式,并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活动方式,联合当地综治、司法、共青团、教育等部门,广泛组织普法志愿者深入机关、乡村、社区、学校、厂矿、监所等,开展了一系列专家讲座、法律咨询、知识竞赛、问卷调查、文艺演出、心理辅导、图书捐赠等活动,为弘扬法治精神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法学教育
——跨部门培养法治人才。7月,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与巡回区内7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书》,建立实习助理制度。中国政法大学首创法学院聘任实务副院长联合培养机制,法学专业学院实务副院长直接参与法学本科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工作。8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建立法律实习生制度的规定》,首次将各级人民法院接收专业实习生制度化、规范化,引领、推动各级人民法院接收法律实习生活动全面展开。2015年,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按照国务院学位办要求,完成对2009-2011年获得授权的36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积极推进案例库建设,完成省批50个案例入库工作,启动第二批教学案例征集工作。
——法学教育主题论坛等更加活跃。5月,第二届全国法学教育高端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全国25所知名法学院校代表围绕法学研究生的培养展开讨论。5月,首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暑期学校在华东政法大学开班,这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暑期学校首次落户中国。6月,第八届香港与内地青年法律交流周和澳门与内地青年法律交流周活动举行。9月,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与评价协同研究中心在西南政法大学成立。10月,教育部高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年会暨“依法治国与法学教育”论坛在北京召开。11月,以“互鉴与共进:海峡两岸法学教育与法律制度比较”为主题的第六届海峡两岸法学院校长论坛在西北政法大学举行。2015年,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组团访问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围绕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法律职业化建设等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三)法学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全面推进。2015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研究探索是我国法学研究的一大亮点。6月,根据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重大任务和190项改革措施,中国法学会确定了58项重点委托课题、24项“深入研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重点专项课题和287项年度课题。7月,主题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和发展”的第十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在北京举行。8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成立。10月,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施体系”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在北京举行。11月,中国法学会在北京召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指导意见》专家咨询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研究更进一步。2015年司法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为我国法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样本与素材。3月,中国法学会、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在北京共同举办“司法规律学术研讨会”。7月,中华司法研究会成立,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学会联合召开司法责任制改革专家座谈会。8月,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稳妥促进司法改革理论研讨会”。12月,中央司改办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司法体制改革研讨会。此外,中国法学会还开展了关于“法官检察官员额制试点情况”及“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的专题调研;法学界围绕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和推动省级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带一路”法学研究成果丰硕。中国法学会分别举办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法律保障研讨会”“第四届中国—亚欧法律论坛”“面向未来,共建丝路—中日韩自贸区法制建设”等论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举办了多场关于“一带一路”战略及其法治保障主题的学术会议。此外,中国法学会成立了中国—亚欧法律中心暨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了“一带一路”司法研究中心,司法部成立了司法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共同成立了“一带一路”法律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分别成立了“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中心。
——法学各学科研究成果丰富。宪法学围绕宪法监督的理论建构与制度完善展开研究,对宪法解释程序机制以及法规备案审查制度的完善等提出了建议。法理学围绕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治体系、法治道路等基础性问题展开研究。行政法学以法治政府评估、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为重点,深化关于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政府权力清单制度、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等的研究。民法学紧紧围绕编纂民法典进行了深入研究。知识产权法学围绕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创新驱动发展进行了研究。经济法学重点研究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法治变革与理论创新。商法学对民法与商法的关系、民法典编撰中商法规范的安排等问题展开研讨。刑事诉讼法学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刑事诉讼改革,对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涉案财产处置机制、腐败犯罪刑事程序问题等提出了建议。社会法学就法治社会建设、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等问题展开研究。刑法学集中研讨了新形势下法治中国与刑法理念变革、治理腐败的刑事政策与《刑法修正案(九)》等问题。国际经济法学围绕“一带一路”与国际经济贸易法律的新发展、中国发展自由贸易区战略与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容中的新问题等进行了研究。中国法制史重点研究了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文化的关系、法治文化与法治精神的关系等。外国法制史围绕大宪章与近代宪法展开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