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9-17 来源:中国法理学研究会 责任编辑:admin
按照中国法学会下发的《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办法》要求,近日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组成初评委员会,对符合申报条件的申请人进行评选。经初评委员会审阅申报人材料和通讯投票表决,产生了两位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推荐人选,他们分别是齐延平(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冯玉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予公示。如对人选有异议,请在十日内向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秘书处反映。 联系电话:0531-88375359;电子信箱:zhengzhihang2005@126.com。
中国法理学研究会
2013年9月13日
附:推荐人介绍:
齐延平
男,1968年生人,籍贯山东昌邑市。
现任山东大学法学院院长、学位委员会主席、校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校社科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兼任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1991年,山东大学法律系,法学学士
1998年,山东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
2004年,山东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
2000年1月至2000年5月赴美国巴尔的摩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
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赴英国牛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
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人权法学
社会兼职:
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秘书长、国际法哲学—社会哲学协会(IVR)中国分会秘书长;国家社科基金委员会法学评议组专家。
山东省法理学研究会会长,山东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宪政与政治文明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威海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济南市仲裁委仲裁员。
荣誉奖励:
1.2009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
2.2010年度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3.2011年度第七届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4.《自由大宪章研究》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
5.《法学的入径与法律意义的创生——论哲学诠释学对中国法学与法治的可能贡新献》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6.《人权与法治》获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7.《国家与社会:一种法学思维模式的重新解读》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8.《试析法学研究中的价值消解行为》获山东省法学优秀成果奖;
代表性成果:
论文
中国人权法学研究的多学科面向 《山东大学学报》2012.03
论作为法治价值基础的人性尊严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01
中国人权法学学术自主性的探寻——以2009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05
论古希腊哲学中人权基质之孕育 《文史哲》2010.03
亚太各国国家人权机构人权侵害申诉调查职能比较分析 《法学杂志》 2009.08
中国人权法学的学科独立性初探 《山东大学学报》2009.03
论发展权《学习与探索》2008/06
转型期中国法理学的多维面向《中国法学》2008/03
法理学的中国性、问题性《中国法学》2007
和谐人权:中国文化与人权互济《法学家》2007/04
法制现代化:一个西方的幽灵?《政法论坛》2007/03
人权精神的的危机与拯救《法律科学》2006/11
中国制度传统的知识与生活基础《政法论坛》2005/11
法律价值失落的现代性原因分析《苏州大学学报》2005/09
法治:政治正当性的根据《学习与探索》2005/09
论西塞罗理性主义自然法思想《法学论坛》2005/01
论中国人权精神的建设《文史哲》2005/05
法律解释:法律生命化与法官职业化的过程《山东社会科学》2003/01
论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的法治理路《法学论坛》2003/01
论普遍人权《法学论坛》2002/05
中国人权建设的五大主题《文史哲》2002/04
论孔子法律思想研究的立场与方法《山东大学学报》2002/09
论现代法律教育中的法律伦理教育《法律科学》2002/09
制度文明是一独立的制度形态《学习与探索》2002/03
法学的入径与法律意义的创生《中国法学》2001/09
The Ethics of and Oversight over the Judiciary《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1/04
代表性项目:
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保障农民权益对策研究(第二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当代中国的法制转型——以权利的法定化为视角(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
人权的制度起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国家人权机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人权与人类和谐(司法部项目)
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省社科项目)
法律职业伦理研究(省社科项目)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2009年项目)
其它:
在繁重的教学、科研、行政工作之余,齐延平教授还积极投身于我国的人权立法与人权教育工作,多次受全国人大相关委员会、国务院新闻办等部门的邀请参与法律草案的论证、国家人权政策的研议,多次为中央国家机关、山东省各有关部门做法治专题报告。
冯玉军
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1年出生,甘肃白银人,汉族,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法律硕士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专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
中国立法学研究会秘书长、法理学研究会理事,董必武法律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
获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首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朝阳法律评论》主编
教育背景:
美国天普大学法学院L.L.M学位(2007.5-2008.1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2000-2003)
兰州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学位(1995-1998)
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1988-199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2008.5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2009.5至今)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6.5-2006.9),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爱德华基金项目访问学者(2005.8-2006.5)
日本一桥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7.11-2007.12)
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法学院Dan Chen项目访问教授(2009.7-2009.8)
2010.4.11-24,访问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法学院,组建中德比较法研究所;
2010.9.20-22,参加越南国会立法研究院举办“立法监督的问题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1.5.26-6.1,参加俄罗斯立法与比较法研究院举办的“变革世界中的国家”国际研讨会;
2011.9.3-13,赴英国参加剑桥大学“反贪污和职务犯罪”国际研讨会;
2011.9.27-10.2,赴法国巴黎参加“中-法两国‘法律全球化’高层圆桌会议”;
2012年4月,率人大法学院在职法官团赴美国进行“法律-媒体”专项考察访问;
2012年7月8-23日,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Law and Economics”暑期学校学习
研究领域:
教学科研专长:法理学、比较法学、经济法学
主要研究领域:法律经济学、现实法理论、立法学、法律与宗教研究、后现代法学、法律全球化理论、东亚法哲学、比较经济法、区域法制问题等
主要讲授课程:法理学、法经济学、立法学、法律基础
社会兼职:
中国立法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
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珠海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兼职教授(研究员)
中国-欧盟信息社会项目特聘专家,美国法律与社会协会(LSA)会员
中国中央电视台第十二频道策划人,“故事与法”(2005- )、“法律大讲堂”节目主讲人
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新安大讲堂》栏目主讲人
北京电视台第三频道“电大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培训《法律基础》电视讲座”主讲人、“秘境观察”节目主讲嘉宾。
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环球时报》(英文版)、《大公报》特约评论员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新京报》、《北京日报》、《法学家茶座》特约撰稿人
荣誉奖励:
1. 2010.9,获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
2. 2010.4,主持、主讲的《法经济学》课程,获选2010年度“北京市精品课程”;
3. 2010.5,论文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4.2008年12月,获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5. 2008年12月,获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6. 2008年1月12日,论文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7. 2007年11月30日,获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颁发的“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8. 2007年12月,论文获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社与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社会公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征文活动二等奖;
9. 2006年12月,获全国优秀法律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
10. 2006年10月,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优秀法律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
11. 2004年9月,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12. 2002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校级最高奖——吴玉章奖;
13. 论文获2002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优秀论文奖;
14. 2002年,论文获由司法部法制宣传司与光明日报等六家新闻媒体联合开展的“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征文三等奖;
15. 2002年4月,专著获甘肃省第四届优秀图书奖。
16. 2001年,获第八届“君合律师人才奖学金”(一等奖);
17. 系列论文获1999年度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甘肃省教委);
18. 专著获1999年度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甘肃省社科项目办),独立完成;
19. 项目获1999年度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省社科项目办);
20. 项目获1999年度西北师范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参与完成;
21. 获1997年度日本笹川良一研究生奖一等奖,1996年度日本笹川良一研究生奖一等奖,1995年度日本笹川良一研究生奖二等奖;1996-1997年度兰州大学“三好研究生”称号。
22. 1994年,获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
23. 2010年12月,论文获2010年全国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4.2010年12月,论文获钱端升法学成果奖(提名奖)。
25.2010年11月,专著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6.2010年10月,获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27.2010年9月,获北京市法学会评选的首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28.2010年9月,论文获得中国法学会(部级)优秀论文二等奖(法理学)。
代表性项目:
(一)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
1.2011年12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法经济学研究:教学体系、理论框架与实践应用》。
2.2011年6月17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委重点项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11AFX001)。
3.2011年9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中日韩法治现代化比较研究:思想、制度与实践》。
4.2011年5月,2011年度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研究品牌计划)《中国宗教事务法制化战略与管理创新研究:现状调查、目标模式与行动方案》。
5.2010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国际发文计划项目:《中国法律发展报告:不平衡性及其对策》。
(二)已经完成的科研项目
1.2011年10月-2012年5月,主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规司特别委托项目《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立法评估研究》。
2.2011年4-11月,主持北京统计局特别委托课题《北京市统计立法意向研究》。
3.2010年5月,主持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北京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特别委托课题:《新形势下宗教在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和影响问题研究》(编号:2010BJTZB04);
4.2009年8月-2010年11月,主持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宗教法律问题研究》(CLS-C0909)。
5.2009年8月-2011年7月,主持2009年度北京市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北京青年宗教信仰问题及其法律治理研究》(09BaFX057)。
6.2009年2月-2010年12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调研项目《当前我国宗教活动法律化状况调查与研究》。
7.2008年12月-2010年12月,主持2008年度司法部法治理论重点项目《宗教活动法律化研究》(项目编号:08SFB1001)。
8. 2007年9月-2008年9月,主持2007年度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北京市地方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问题研究:以实证分析与成本效益评估为中心》。
9. 2005年5月-2208年5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005年一般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东亚法治问题研究》(05BFX001)。
10. 2004年1-12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度青年项目《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研究》(2003XJ017)。
11. 2004年12月-2005年12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全球化下的东亚法治和法学研究》。
12. 2005年3月-2006年12月,主持国际横向交流项目(世界银行第四期技术合作项目《邯郸市数字化城市建设研究》子课题)《电子政务法制化问题研究》。
13. 1998-2000年度,受国际研究奖学财团(日本)的资助,主持完成《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民法律意识调查》课题。
14. 2005年12月-2006年12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青年科研项目的《法经济学课程体系和案例研究》。
其它:
个人网站http://www.laweconomics.org/
个人网页http://www.law.ruc.edu.cn/introduction/shizi3.asp?No=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