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6-06 来源:案例法学研究会 责任编辑:fml
2017年是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本会有序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国法学会的统一领导下,本会积极进取、稳步推进,致力于案例研究和相关工作的开展,重点围绕“两讼一例”(即影响性诉讼、公益诉讼和指导性案例)研究重点和特色,关注大案要案研究和司法改革进程,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此,根据贵部要求,特将本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本会基本情况回顾
经中国法学会审核批准,本会于2013年2月正式成立,其前身为2007年12月成立的中国法学会案例研究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在中国法学会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会团结和组织全国法律界、法学界热心案例研究的专家学者,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按照中国法学会及研究部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践行“以个案促进法治“的宗旨,积极稳妥开展案例研究和交流活动,为促进案例理论研究与法律实践相结合、推动案例指导制度发展,推动司法改革,推动案例教学和法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会现有常务理事70余人,理事180余人,会员200余人,其中2016年因设立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需要增选常务理事10人左右,理事30人左右,发展会员30余人。今年拟增选常务理事10人左右,理事20人左右,发展会员30余人。常务理事会设会长1名,常务副会长1名,副会长14名,秘书长1名。我会聘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苏泽林、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姜建初为名誉会长,聘请郭道晖教授、李步云教授等为学术顾问。为方便开展研究会日常工作并切实加强案例研究和法学教育的紧密合作,我所在的清华大学法学院作为我会依托单位,并建立校级科研机构“清华大学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研究中心”,配合研究会开展工作,为我会开展日常工作提供了各种力所能及的方便条件。
二、过去一年本会组织开展的主要活动及成果
在即将过去的2017年,我会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
(一)积极加强组织建设,以党支部为核心开展党建工作,以知识产权案例研究为重点推进专业委员会工作,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
为响应中央号召,加强社团组织党建工作,我会根据中国法学会统一部署,于2016年11月成立了以王振民会长为书记、张骐副会长为宣传委员、易延友副会长为组织委员的党支部。党支部成立以来,我会以党支部为核心开展党建工作,积极落实中共中国法学会机关委员会安排的各项学习任务,发挥了坚强的领导作用和核心堡垒作用。
为完善组织机构建设,我会已经研究论证设立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金融以及环境资源等七个专业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可行性。去年年底,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经报中国法学会批准,我们与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北京)基地和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等机构合作,先行成立了知识产权案例专业委员会,我会常务理事徐家力出任主任委员,常务理事孙国瑞、金克胜、寿步出任副主任委员和委员,委员会秘书处拟设在北京知产法院。知识产权专委会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大力支持下,相继举行了成立大会和2017年年会,举行了第一届十大知识产权案例评选,开局良好,为进一步设立其他专业委员会奠定了基础。此外,我会还进一步加强秘书处建设,修改完善了秘书处工作规则、财务规则等规章制度。
(二)积极协助参与最高法院案例研究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中国法学会委托项目《“双百”宣讲案例》课题研究,参与编写出版《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案例读本》一书,推动“以案释法”工作
去年,案例研究会在中央政法委、中国法学会的领导下,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一起,共同参与了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教育部、司法部、中国法学会共同组织的“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的参考用书《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案例读本》。全书围绕党政部门及领导干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法治热点问题,收入了97个案例,分为“影响性诉讼”“行政类”“刑事类”三个专题。每个案例的编写体例基本分为:焦点、案情、裁判结果、案件分析、名家解读。本书针对性、指导性较强,是一本比较权威的法制案例读本,可作为领导干部日常学法用法参考书,该书今年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现在正陆续发放到各级各地各部门领导干部手中供他们学习参考,成为六五普法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陈冀平书记批示:“要充分发挥此书的作用,不仅要给所属研究会和地方法学会作双百讲课的参考,也要与法学院、研究所等联系,作为在校师生的参考书,了解法治实践,使教学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随着案例指导制度的不断发展,最高法院去年9月挂牌成立司法案例研究院。结合我会专业优势,我会与该院保持密切联系,副会长吴革、张骐、付子堂、余凌云、王轶、易延友,常务理事李轩、董彦斌、唐明等人应邀不同程度地积极协助参与最高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相关工作,张骐、付子堂副会长还受聘为司法案例研究院首批首席专家。就在不久前,张骐副会长、王轶副会长还应邀参与了>的论证启动仪式,通过多种形式推动“以案释法”和案例研究工作。
(三)继续编辑以书代刊形式的连续出版物《中国案例法评论》,开展影响性诉讼年度评选工作,逐步扩大会刊的社会影响
为持续关注随时发生的大案要案并及时阐发、揭示其法治意义,我会借鉴其他兄弟研究会的经验,编辑出版以书代刊形式的连续出版物《中国案例法评论》。该评论第1-4辑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发行,今年刚出版第5辑,已作为大会资料发放。
今年1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等机构的支持下,我会继续联合南方周末报社和中国法律评论杂志社开展一年一度的影响性诉讼评选工作,同时成功举办了2016第十二届影响性诉讼评选。明年年初我会将继续积极筹备2017年影响性诉讼评选工作,借以进一步加强民间以案释法工作,提示人们思考舆论与司法、法律与道德、司法与维稳等一系列关系,时时关注制度的漏洞、改革的方向,以期通过每一个影响性诉讼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同时,我会还将与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等机构合作不定期举办影响性诉讼高端论坛或讲座,深入开展法治宣传。
(四)举办2016年中国十大公益诉讼、2016年中国十大行政诉讼、2016年中国十大无罪辩护案例评选工作,促进公益诉讼制度、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的良性发展和制度完善
随着公益诉讼制度的深入发展,我会主导的“中国十大公益诉讼评选也在持续举行。今年2月,我会继续联合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院、中国公益诉讼网、法制日报法治周末等机构主办“2016年‘中国十大公益诉讼’专家评选与公益诉讼发展研讨会”,深入探讨公益诉讼制度入法以来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存在的问题,推动公益诉讼的发展,并进而通过公益诉讼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公共领域的规范治理,明年年初我会将继续积极筹备2017年公益诉讼评选工作。
此外,在何兵副会长和易延友副会长分别主持和积极推动下,我会还推出2016年中国十大行政诉讼评选活动和2016年中国十大无罪辩护案例评选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会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持续关注公益诉讼立法和司法实践以及刑事司法改革和行政审判体制改革的发展,为新一轮十大诉讼评选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主办以 “个案公正与司法改革成效评估”为主题的2017年年会,为当前司法改革和法治中国建设建言献策
今年是新一轮司法改革方案全面深化推进的关键一年。为深入学习、理解和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决定精神,结合司法改革最新精神和发展趋势,本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举行主题为“个案促进法治:方法、制度与实践”的2017年年会,本次年会邀请了相关专家学者和研究会部分理事、会员参加,部分嘉宾和与会代表即将发表主题演讲,聚焦“个案公正与司法改革成效评估”主题,围绕“司改成绩总结与司改成效的第三方评估”、“个案促进法治的理念与司法改革”、“司法文书的论证与说理及相关配套措施的改革”、“大数据或人工智能对案例研究和司法改革的影响等分议题展开研讨。根据中国法学会研究部的指导意见,今年年会我们继续进行了公开征文评价,丰富了研讨内容。本次年会得到了黑龙江省法学会及其下属案例法学研究会、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法律出版社·中国法律评论编辑部、哈尔滨仲裁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尤其是作为承办单位的黑龙江省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和主要协办支持单位的黑龙江大学法学院黑龙江高盛律师事务所,组织力量非常到位。本次年会邀到请相关专家学者和本会部分理事、会员发表主题演讲,取得了建设性的预期成果,可望为司法改革和法治进程正助推一臂之力。
三、未来一年的工作重点与展望
2017年是依法治国决定继续全面推进和实施的重要一年,也是本会有序发展的关键一年。经常务理事会研究,建议重点开展和加强以下工作:
1、继续积极开展案例教学相关师资和公益律师培训,实施法律援助和公益诉讼支持计划,推动中国公益诉讼制度和实践性案例教学发展。
2、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发展团体会员,筹设学术委员会、主要专业委员会,健全组织机构和完善规章制度,支持、指导地方案例研究机构发展。
3、继续编辑《中国案例法评论》,与北京大学法制信息中心合作编辑和共同发布《中国指导性案例研究报告》,持续深入地开展“以案释法”和案例研究工作。
4、密切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员、知识产权案例研究基地、最高检察院案例指导部门等机构合作,加强案例指导制度研究,加强案例指导制度实施效果和司法改革成效评估研究。
5、积极参与相关立法与司法调研、论证,组织力量参与司法改革措施第三方评估工作,加强个案公正与司法改革的相关研究
6、继续开展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和十大公益诉讼的评选活动,持续主办中国十大无罪辩护案例评选活动、十大行政诉讼评选,注重舆论传播效果
7、开展调研,围绕本会宗旨和司法改革进展,设计和凝练年会主题,积极筹备2018年年会
综上,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会在中国法学会的指导和支持下,经全体会员共同努力,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始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聚焦案例指导制度、公益诉讼和影响性诉讼和司法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会工作也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我会组织集体活动不足,普通会员尤其是外地会员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协助高校开展实践性案例教学还有待加强,在探索实施业务创新方面缺乏总体思路和有效举措,活动效果较为有限,缺乏有标志性和显示度的研究成果。凡此种种,都有待在将来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