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位置: 首页 》讲话文件 》领导讲话
王乐泉同志在中国法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幕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3-12-02   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满怀信心 不负重托
为推动中国法学会工作
实现新跨越而共同努力

——在中国法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幕会上的讲话

(2013年11月30日)
王乐泉

 

各位代表:
  中国法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就要闭幕了。会议期间,各位代表认真履行职责,审议并通过了中国法学会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中国法学会章程修改草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国法学会理事会,圆满完成了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刚才,我们召开了中国法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国法学会领导机构。会议选举我担任新一届中国法学会会长。
  在这里,我代表新一届中国法学会领导机构成员,衷心感谢全体代表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不辜负党的期望和全体会员的重托,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团结引领全国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认真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法学法律工作者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求真务实,不断深化改革,牢牢把握“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职责,更加积极有效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多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更加热心诚恳地为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做好支持服务工作。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法学会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艰巨的历史使命,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诸多方面,一定大有可为。我们要抓住机遇、牢记使命、改革创新、务实奋进,努力推动中国法学会工作实现新跨越。
  推动中国法学会工作实现新跨越,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武装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牢牢把握法学领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权,引导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自觉抵御各种错误和有害思潮,确保法学研究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推动中国法学会工作实现新跨越,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自觉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建设法治中国,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维护人民权益。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和法学会系统的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改革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增强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勇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努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法学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献计献策、尽职尽责。
  推动中国法学会工作实现新跨越,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明确职责,勇于实践。要以加强“三个服务”为主要抓手,努力推动法学研究更加繁荣,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升,法学交流不断拓展,法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组织体系和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要扎实做好参与政府重大决策法律风险评估、开展基层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加强法治宣传和法治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工作,以实际行动肩负起法治国家建设者、捍卫者的光荣使命,努力把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以更加有为的业绩和更加优良的作风开创法学会工作的新局面。
  各位代表,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和支持法学会工作,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新的历史节点上,法学会责无旁贷、使命光荣,我们的工作面临更大舞台,天地更为广阔。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满怀信心、不负重托,团结一心、务实奋进,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推动中国法学会工作实现新跨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奋斗!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