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位置: 首页 》学会动态
法律信息部王伟国副主任参加第四期健言沙龙

时间:2014-07-09   来源:法律信息部  责任编辑:admin

  2014年7月5日下午,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伟国应邀参加在《南方周末》北京新闻中心举办的第四期“健言沙龙”。沙龙围绕“食品安全如何实现社会共治”的议题将分三期讨论,本期的主题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之理论构建与媒介反思”。

  王伟国副主任着重就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时代背景、基本要求和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阐释。他认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是本次食品安全法修订的亮点和重点之一,意味着传统政府管制模式向现代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这一转变是食品安全领域的复杂性特殊性使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现实状况使然,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基本要求是改变政府监管部门与食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管”与“被管”的单向度关系,整合信息、技术等资源,构建政府、企业、消费者、社会组织、媒体等相关主体的联动机制,形成合作、互利、共赢的多向度关系;具体路径是将管理者与协调者并重作为政府角色的新定位,以促进食品安全的法治共识为必要前提,将打造权威信息统一及时发布平台为基础工程,以硬法软法建设并重为制度保障,以开展好风险交流为关键环节,以加强媒体专业化作为突破口,将公众有效参与作为重要标志。

  南方周末记者蒋昕捷主持沙龙,并做了“除了炒作,媒体还能干嘛”的主旨发言。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协同主持并做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理论与实践”的主旨发言。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宋华琳做了“治理理论与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的主旨发言。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许静参与讨论并指出,社会治理应当改变“有管理无沟通”的状况,着力构建政府组织与相关利益方平等互动的“双向对等”沟通模式,促进双方的相互了解,以达成共识,化解冲突。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鹏指出,食品安全应当以政府监管与科学监管为主导,目标是建立食品安全的风险善治。此外,中国青年报经济部、人民日报《生活周刊》、新京报、北京科技报等媒体记者结合自身经验,重点围绕媒体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的责任、作用、需求等各抒己见。国家食药总局综合司的刘健男处长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建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激励机制、如何客观评价食品安全状况等问题,将讨论引向深入。

  本次讨论作为相关主题的第一期,虽然在许多问题上尚未完全达成共识,但是大家的踊跃发言仍然碰撞出许多火花。其中,多数与会者认为,媒体和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报道中都存在需要反思的问题。一方面,媒体应当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报道的客观性和专业性,避免以伪问题误导公众;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则应提高与媒体沟通的能力,既提升积极主动公布信息的能力,也提升及时回应媒体采访需求的能力,有效避免发声不及时、不到位形成的误读误判。相信随着未来两期深入的讨论,沙龙一定会达成更多更有价值的共识。

  健言沙龙由《南方周末》发起,是食药健康领域的有识青年共同打造的同业交流、学术探讨的公益性平台。该平台倡导跨界、多元、碰撞、共识的交流准则,务求新思维、新视野、新观点,致力于打造中国食药健康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青年智库。沙龙每月一期,其精华内容见诸《南方周末》“健言者”专栏。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